当前位置:主页 > 网页传世 > 正文

基层矛盾化解,织里的人和事儿

2019-07-08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法制网记者 秦平 王春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一个“织”字暗喻了改革开放40年织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围绕着“织”字,织里建立起享誉全球的童装产业,也正因为这个“织”字,织里的社会矛盾化解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新路。

  群体性事件引发的治理反思

  10万户籍人口,35万流动人口,来织里打工的外来人口已远远超过本地人数量,形成了织里人口倒挂的独特社会结构,而这种社会结构也给织里的社会治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垃圾乱丢、汽车乱停,随意占道、打架斗殴,治安事件频发,以前的织里镇由流动人口聚集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很突出。”近日,织里镇利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远德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而真正让织里人痛下决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触发点,还是很多织里人至今都忘不了的“10·26”群体性事件。

  2011年10月26日,织里镇个别征税人员上门征税时,因工作方法不当引起安徽安庆籍童装业主不满,双方发生纠纷。当天这家业主就纠集多名同乡聚集政府广场,引发数百人围观,第二天和第三天,事件急剧恶化,演变成数千人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出现了打砸警车、毁坏公共设施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直到当月29日,事件才在警方的处置下逐渐平息。此事也成为震惊中央的织里“10·26”群体性事件。

  此事件暴露出了织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治理能力的低下,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的缺位。痛定思痛,“10·26”事件成为织里社会治理的转折点。

  如今走在织里街头,看到的是整齐的街道、干净的社区,社会安定有序,居民各行其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次听到有人这样描述现在织里的社会治安,“提着几十万元走在街上,心里一点都不害怕”,说这话的有企业主,有外来打工者,也有普通的织里百姓,每每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脸上都会不自觉地洋溢出满满的幸福感。

  两个最说明问题的小故事

  记者在采访织里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时,听到了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利济街道云村村会计邱火江讲的。邱火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把房子出租给来织里做童装的企业老板,自己则做房东收房租,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但是他也有烦恼。

  “每年年初都是织里最紧张的时候,这个时候来织里生产童装的企业主要和当地的房东签房屋出租合同,只有签好了合同,大家才能踏踏实实过个年。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出现矛盾的时候,房东想多收房租,企业主想压价,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不断。”邱火江说,由于云村地段好,房租是整个织里镇最高的。而不知什么时候,这里成了织里房租的标杆,大家会根据云村的房租来确定自己所在地段的房租,所以有“整个织里看云村”的说法。

  今年年初,云村的房租大涨。过快的涨幅引发了企业主的不满,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织里派出所所长周斌知道这事后,带人到村委会调解解决,动员村委会把企业主和房东叫到一起协商。因为有政府部门的居中调解,谈判双方的情绪也就缓和了许多,很快从吵架模式进入了商量模式。在周斌和村委会积极努力下,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房租下调,平息了一场房租风波。

  谈到这件事,周斌说:“如果问现在整个织里最大的社会矛盾隐患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就是房租上涨产生的矛盾了,它不仅会影响云村,更会影响整个织里镇。我们把云村的房租矛盾化解了,就是把整个织里的房租矛盾化解了,这也是我们织里公安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防为主、防为上和问题导向治理思维的体现。”

  第二个故事是织南调解中心主任、织里信访分局副局长姚明海讲的,这是一个关于欠薪的故事。欠薪是一全国性难题,织里作为全国童装产业集散地,这个问题同样突出。

  设在织南派出所的调解中心,有一个“劝客团”,这个“劝客团”不仅有政府部门参与,还包括一些社会组织。其中有一个社会组织叫“平安大姐”。“平安大姐”由织里的“老板娘”们组成,专门处理劳资纠纷、房屋租赁纠纷等问题。第二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平安大姐”。

  2017年年底,一家童装企业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企业主一夜之间人间蒸发。20多名工人的40多万元工资没了着落,眼看就要到春节了,心急如焚的工人们到政府上访。

  面对难题,“平安大姐”主动站了出来,她们通过各种关系把企业主的母亲接到了织里做思想工作,讲情讲法,分析利弊。同时,凑了60%的欠薪发给工人,先让他们回家过年。经过大姐们积极有效的工作以及家属的劝说,企业主最终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由于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企业主依法受到了从轻处罚。事情圆满解决,各方都感到非常满意。企业主对“平安大姐”感激涕零,说是“平安大姐”帮了他,也救了他。

  姚明海说,“平安大姐”有爱心、乐于奉献,而且在织里打拼多年,将企业由小做到大,在新居民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她们的加入使调解工作更有效率和活力,与政府调解形成了有效互补。

  两个最有织里特点的平安人物

  记者在织里采访的过程中认识了织里的两位“名人”,他们是老姚和老蔡。

  老姚叫姚金江,是利济街道云村的老书记,现在义务管着村里的几幢楼,被封为“楼长”。没见他之前,记者就听到了他的传说——“端着饭碗就把矛盾给化解了”。见了面,发现这是一位身材健壮、精力充沛、十分健谈的老人。

  记者当面问起那个传说,他笑得很开心。他说那是两三年前的事了,那天他在路边的饭店吃饭,忽听“砰”地一声响,一辆出租车把一辆摩托车给碰了,虽然事情不大,但两个人吵得很凶,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我是党员,又是咱调解中心劝客团的成员,不能不管。我端着饭碗就出去了。实际上,他们吵架就是因为双方都下不来台,我过去说两句话,让他们消消火也就过去了,没多大事。”

  “您这么爱管闲事,就没有碰到过难缠的?”记者问。

  “有呀。那天就有一个人乱停车,我过去说他,他还不高兴,开车就把我撞倒了。不过我身体好,没怎么伤着,到了派出所我也没难为他,就说你撞了我,是你运气好,撞一个身体不好的,你就麻烦了。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起来。”姚金江说。

  老蔡叫蔡金高,是织南派出所富康路警务站警长。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大家提起“老蔡”这个人,“找老蔡”好像是一些人的口头禅。

  见到老蔡才发现,他年纪已经不小了,据他自己说,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警的老警察了。老蔡虽然身材瘦小,但说起话来却高门大嗓、滔滔不绝。这些年来他的工作范围很广,不只是警务站的工作,还是他所在社区的“家园卫士”,社区有什么事,他最先出现。同时,他还“赶时髦”主持着一个叫“织里老蔡驿站”的微信公众号,专门为织里群众提供个人安全防范服务,宣传法律法规,接受群众举报和提供的犯罪线索,介绍最新警务活动。这个公众号已成为织里公安和群众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