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网页传世 > 正文

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探析

2021-02-20

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探析

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探析

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探析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讯作者及地址:杨巧燕,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学正街18号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邮编:310018;Email:yangqiaoyan666@163.com.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纽约时报》涉华政治形象的话语研究”(17NDJC240YB),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课题“美国涉华政治话语研究”(2016N24Z),浙江省教育厅课题“2008年以来《纽约时报》涉华政治话语研究”(Y2015348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国家形象建设是当前中国“文化自信”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近几年国际政治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国家形象研究的可行路径。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两个假设:国家身份是理解国家形象的核心概念;话语是国家身份形成与变化的关键变量。通过建构主义的施动者—结构模型,国家形象可定义为一个关系型概念,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与他国交往互动中形成的,体现施动者(国家)间的相互身份关系。通过话语的载体功能、情境释义以及修复功能,国家身份得以形成与变化。进而,作者探索通过话语建构国家身份,进一步建构国家形象的研究思路。相关案例以国家身份为切入点,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方法,借助Wordsmith软件,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纽约时报》中的涉华话语从主题词、词簇以及索引行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探讨美国主流媒体话语所体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用于验证以上两个假设。

关键词国家形象身份话语分析纽约时报

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时代广场24小时滚动播放,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西方世界“自信地”展示国家形象。2012年至今,中国外文局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已进行多次中国国家形象的全球调查,并发布了中英文报告

参见历年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EB/OL].http://accws.org.cn/,持续关注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重视并开展有关国家形象的建设工作,提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156.,“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20131231.但是,究竟何为国家形象?在国际上,中国形象是怎样的?如何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形象”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他们主要从国家形象构成要素、判斷标准、变化动因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从国家形象构成要素来看,相关研究可概括为两类:第一,国家形象要素论,即国家形象由客观要素构成,属于国家形象的特征描述。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形象可以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组成。

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1421.从微观层面来看,国家形象的要素分为政治诉求、社会诉求、文化吸引力、经济能力、投资适宜度、产品吸引力、竞争力、旅游吸引力。

NicolasPapadopoulosandLouiseAHeslop.ProductCountryImages:ImpactandRoleinInternationalMarketing[M].NewYork:InternationalBusinessPress,1993:25.国家形象甚至可以参照企业形象,把品牌和产品作为要素。

PKotlerandDGertner.Countryasbrand,product,andbeyond:Aplacemarketingandbrandmanagementperspective[J].TheJournalofBrandManagement.2002(4):24961.除了以上的定性研究,马丁(Martin)和艾罗哥鲁(Eroglu)尝试从政治、经济和科技三个维度,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国家形象量表。

IngridMMartinandSevginEroglu.Measuringamultidimensionalconstruct:countryimag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93(28):198200.第二,国家形象印象论,即认为国家形象是主观认知产生的印象,属于心理认知范畴,包括自我认知和他者认知。这两种认知会产生关于国家形象的不同印象,在心理层面对国家形象构成影响

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546.。根据对两种认知的侧重程度不同,印象论可以分为:坚持“自我”印象(自我论),坚持“他者”印象(他者论),以及坚持“自我”印象和“他者”印象统一(统一论)。“自我论”不仅解释“我是谁”,而且不断探讨“我的属性是什么”。

KeithLShimko.ImagesandArmsControl:PerceptionsoftheSovietUnionintheReaganAdministration[M].Michigan: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91:14.与“自我论”相反,“他者论”是印象论中的现实主义,强调相对客观的“国家文化和价值观”与相对主观的“国家形象建设者,即政府、企业和个人具有的素质或品格”。

汪涛,邓劲.国家营销、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49253.“统一论”认为,“自我”和“他者”两种印象共同构成了国家形象

KennethEBoulding.NationalImagesandInternationalSystem[J].JournalofConflictResolution,1959(3):120131.,它是一个综合评价的概念。

管文虎.国家的国家形象浅析[J].当代世界,2006(6):3638.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家形象不仅是当下印象,还包括过去和未来。

GrahamEvans,JeffreyNewnham.Dictionar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M].London:PenguinBooksPress,1998:8890.

从国家形象的判断标准看,学者们主要将国家和个人视作国家形象评估的依据。一部分学者将国家,包括国家的相对实力、机遇与文化优越性作为判断国家形象的标准。